主人公是林知意沈砚,书名叫《等雨停的人》,是质量非常高的一部文章,超爽情节主要讲述的是:...
一、开始:旧巷里的“麻烦”租客林知意搬到青石板巷37号时,正是梅雨季最黏腻的六月。
巷口老槐树的叶子被雨泡得发沉,每片叶子都像是吸饱了水分的海绵,沉甸甸地垂着,
风一吹,便有细密的水珠滚落,砸在青石板上,溅起小小的水花 。
她拖着半人高的行李箱碾过积水,轮子划过水面时发出“咕噜咕噜”的声响,
像是在抱怨这糟糕的天气。就在行李箱轮卡在石板缝,她使出浑身力气也没能拽出来的瞬间,
身后传来一声清冽的男声,如同雨后初晴时的第一缕阳光,
驱散了些许梅雨季的沉闷:“需要帮忙?”回头时,男人正站在37号院门口的台阶上。
白衬衫袖口卷到小臂,露出线条流畅的腕骨,腕骨处搭着串钥匙,
金属钥匙链在灯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。他指节分明的手刚推开斑驳的木门,
门上的铜环随着动作发出“吱呀”一声轻响,
像是岁月的叹息——那是她未来一年要合租的室友,房东阿姨提过一嘴的“搞音乐的,话少,
别打扰他” 。“不用,我自己来就行。”林知意咬着牙,脸颊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红,
她双手紧握行李箱拉杆,试图将轮子从石板缝中拽出来。
却没注意到箱角的画筒因为她的动作滑了出来,里面卷着的素描纸如同蝴蝶般散了一地。
最上面那张,画的正是刚才巷口的老槐树,枝桠间漏下的雨丝都勾得清晰,
甚至能看清雨滴在叶片上折射出的细小光斑 。男人脚步顿了顿,弯腰捡起画纸。
指尖扫过纸面时,林知意才看清他的脸:眉骨高挺,眼尾微微下垂,
透着几分温和;鼻梁上架着副细框眼镜,镜片沾了点雨雾,像是蒙着一层薄纱,
更添了几分朦胧的温柔 。“林知意?”他念出她的名字,声音比刚才更低沉些,
带着一种独特的磁性,“我叫沈砚。”合租的日子比林知意预想的更“相安无事”。
沈砚似乎总在房间里,关着门时,能听见钢琴声断断续续飘出来,大多是没听过的调子,
像雨打在窗棂上,零碎却安静,与外面喧闹的雨声形成了奇妙的呼应 。她是自由插画师,
每天窝在客厅靠窗的沙发上赶稿,阳光好的时候,金色的光线透过窗户洒在画纸上,
为她的作品镀上一层温暖的光晕。两人唯一的交集,
便是早晚在厨房碰到时的一句“早”“晚”,简单得如同掠过湖面的飞鸟,不留一丝痕迹 。
直到搬进大院的第三周,麻烦找上门了。那天林知意刚画完一组商稿,正收拾画具,
画笔、颜料盒被她一一归位,空气中还残留着颜料淡淡的清香。
院门外突然传来急促的拍门声,“砰砰砰”的声响如同鼓点般敲在人心上,
伴着女人尖利的叫喊:“沈砚!你给我出来!躲着算什么本事!”她愣了愣,
手中的画笔停在半空,下意识地看向沈砚紧闭的房门——钢琴声戛然而止,屋里没一点动静,
安静得有些诡异 。拍门声越来越响,邻居家的灯接二连三地亮了,有人扒着门缝往外看,
好奇的目光如同探照灯般聚焦在37号院门口 。林知意犹豫了几秒,
想到房东阿姨说沈砚不喜欢被打扰,可门外的动静实在太大,再这样下去,
整个巷子的人都会被惊动。最终,她还是站起身,走过去拉开了门 。
门外站着个穿红色连衣裙的女人,妆容精致,口红的颜色鲜艳夺目,可眼眶却红着,
像是刚哭过。她看见林知意时愣了下,随即皱起眉,眼中带着几分审视和不耐烦:“你是谁?
沈砚呢?”“他……在忙。”林知意挡在门口,身体微微前倾,下意识不想让女人进去,
“有什么事,或许我可以帮你转达?”“帮我转达?”女人冷笑一声,声音里满是讥讽,
她伸手就要推林知意,力道之大让林知意踉跄了一下,“你算什么东西?滚一边去!
”就在这时,沈砚的房门开了。他还是穿着白衬衫,只是领口扣得比平时紧,
将脖颈处的肌肤严严实实地遮住,镜片后的眼睛没什么情绪,如同平静无波的湖面:“苏曼,
有事说事,别吵到邻居。”叫苏曼的女人瞬间红了眼,声音发颤,
泪水在眼眶里打转:“沈砚,你真要跟我断干净?就因为你妈不同意?
我们在一起五年……”后面的话林知意没听清。她退到客厅角落,
像个局外人般看着沈砚把苏曼引到院外的槐树下,两人站在雨帘里说话,
身影被路灯拉得很长,模糊而寂寥 。
她低头看见自己刚画完的画——稿子里的男女主站在同棵老槐树下,男生正替女生挡雨,
画面暖得发烫,与眼前这伤感的场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。那天晚上,沈砚回来时,
林知意还没睡。客厅的灯留了盏小的,昏黄的光线笼罩着整个空间,
营造出一种温馨而静谧的氛围 。她坐在沙发上,手里攥着块没吃完的饼干,
饼干的碎屑掉落在腿上也浑然不觉 。听见脚步声,她抬头看过去,
发现沈砚的衬衫肩膀处湿了,发梢还滴着水,水珠顺着发丝落在衣领上,
晕开一小片深色的痕迹 。“没伞怎么不叫我?”她脱口而出,说完又觉得唐突,
脸颊微微发烫,赶紧补充,“我这儿有多余的伞。”沈砚脚步顿在玄关,沉默了几秒,
空气中只有时钟“滴答滴答”的声响。他才缓缓开口,
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:“不用,雨不大。”他顿了顿,又补了句,“刚才,谢谢你。
”那是他们合租以来,第一次说超过三句的话。林知意看着他走进房间,关上门,
客厅里又只剩窗外的雨声,淅淅沥沥,像是在诉说着什么 。她低头看了眼手里的饼干,
突然觉得没了味道——刚才苏曼哭着说“五年”的时候,沈砚的肩膀,好像抖了一下,
那细微的动作,却像针一样扎进了林知意的心里 。
二、琴键上的秘密与暴雨里的救赎梅雨季快结束时,空气渐渐变得干爽起来,
阳光也终于挣脱了云层的束缚,洒在青石板巷的每一个角落 。
林知意接了个棘手的稿子——甲方要一组“城市里的孤独”主题插画,要求有故事感,
还要贴合年轻人的心境 。这个主题看似简单,却很难把握其中的尺度,既要体现出孤独,
又不能过于压抑,要在孤独中透出一丝希望 。她卡了三天稿,
坐在沙发上对着空白画布发呆,画笔在手中转了一圈又一圈,脑海里却一片空白 。
直到沈砚的钢琴声又响起来,才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沉默 。这次的调子和平时不一样。
没有零碎的停顿,反而带着股压不住的急促,像要把什么情绪从琴键里砸出来 。
那旋律时而激昂,时而低沉,如同汹涌的潮水,一波又一波地冲击着林知意的心房 。
林知意听得入神,手里的画笔不自觉跟着节奏动,等反应过来时,
画布上已经画了个背影:男生坐在钢琴前,窗外是灰蒙蒙的天,天空中飘着几朵厚重的乌云,
琴键上放着一张揉皱的纸,纸上似乎还能看见淡淡的折痕 。“画得不错。
”突然响起的声音吓了林知意一跳,画笔差点掉在地上,在画布上划出一道细小的痕迹 。
回头时,沈砚站在客厅门口,手里端着杯温水,水汽袅袅,看样子是刚从房间出来 。
“抱歉,没经过你同意就……”她赶紧把画转过去,脸颊微微泛红,有些尴尬地解释道,
生怕沈砚会生气 。沈砚走过来,弯腰看了眼画布。他的目光落在“琴键上的纸”上时,
停顿了两秒,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,有惊讶,有怀念,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伤感 。
他才开口,声音依旧温和:“没关系,画得很准。”“准?”林知意愣了愣,眼中满是疑惑,
她不明白沈砚说的“准”是什么意思 。“嗯。”沈砚直起身,把温水递给她,
指尖不经意间碰到了她的手指,两人都微微一怔,随即又迅速移开 。“卡稿了?
”“你怎么知道?”林知意接过水杯,指尖传来温水的温度,暖到了心底 。“这三天,
你叹气的次数,比我练琴的错音还多。”他说这话时,嘴角好像勾了下,虽然很淡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