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APP,全本阅读

打开
A+ A-
A+ A-

雨停的时候,巷口的雾气已经漫到了膝盖。

卡车司机蹲在青石板上,手里捏着半截烟,却没点燃 —— 刚才那阵刺眼的青光还在眼前晃,他揉了揉眼睛,再看墙角时,只剩下那块沾着血的青铜罗盘,像被雨水泡胀的旧铜钱,安安静静躺在碎砖旁。穿红衣服的小男孩还坐在地上,手里紧紧攥着个狼头玉佩,哭声早就停了,只盯着罗盘发愣。

“师傅,这到底咋回事啊?” 小男孩的妈妈气喘吁吁地跑过来,头发湿成一绺贴在脸上,看见儿子没事,先松了口气,再顺着儿子的目光看到罗盘,又皱起眉,“这是谁的东西?刚才救我家娃的小伙子呢?”

司机把烟揣回兜里,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泥:“我也说不清,就看见那小伙子抱着你家娃扑到墙边,然后这玩意儿就亮了 —— 跟电焊似的,刺得人睁不开眼,再一看,人没了。” 他指了指罗盘,语气里带着点发怵,“你看这玩意儿,刚才还发光呢,现在倒跟块普通铜疙瘩似的。”

女人蹲下来,想把儿子拉起来,可小男孩却突然伸手去够罗盘。她刚想拦,就见儿子手腕上的狼头玉佩突然发热,贴在皮肤上火辣辣的,玉佩表面的纹路竟泛起淡淡的白光,像有水流在里面转。

“妈,它热!” 小男孩叫了一声,手缩了回去,玉佩的光也跟着暗了下去,只剩下点余温。

女人心里咯噔一下。这玉佩是孩子姥姥给的,说是家传的老物件,戴了这么多年从没出过岔子,怎么偏偏碰到这块罗盘就发热了?她伸手想去碰罗盘,指尖刚要碰到边缘,就被一股凉风吹得缩回了手 —— 不是巷子里的风,是从罗盘上散出来的,带着点说不出的寒意,像是从冰窖里透出来的。

“别碰。”

一个沙哑的声音从巷尾传来。两人抬头,看见个穿灰布长衫的老者站在雾气里,斗笠压得很低,只能看见下巴上的白胡子。正是昨天去 “敬古斋” 问罗盘的那个老人。

女人以为他是罗盘的主人,连忙站起来:“大爷,这是您的东西?刚才救我家娃的小伙子不见了,是不是跟这玩意儿有关?”

老者没回答,慢慢走到罗盘旁边,却没弯腰去捡。他的目光落在小男孩手腕的玉佩上,停留了片刻,又转回到罗盘上,声音沉得像浸了水的木头:“这东西不是你们能碰的。把孩子带回去,往后别再往这条巷子里来。”

司机忍不住插了句嘴:“老爷子,您知道那小伙子去哪了?他可是救人的英雄,总不能就这么不明不白地没了吧?”

老者抬了抬斗笠,露出双浑浊的眼睛,看了司机一眼:“他去该去的地方了。缘分到了,自然会回来。” 说完,他从袖筒里摸出张折叠的黄纸,弯腰放在罗盘旁边,黄纸上画着些奇怪的符号,像星星又像字,“要是有人来找这罗盘,就把这个给他。”

不等两人再问,老者转身就走进了巷尾的雾气里,脚步很轻,没一会儿就没了踪影,连个脚印都没留下。女人捡起那张黄纸,摸上去糙得像树皮,上面的符号用朱砂画的,还带着点没干的潮气,凑近闻,有股淡淡的檀香,不像普通的黄纸。

“王伯!王伯!”

巷口传来喊声,一个穿蓝色工装的中年男人跑了过来,额头上全是汗。他是张小敬的邻居老王,就住在 “敬古斋” 隔壁,早上起来没看见张小敬开门,又听见巷口吵吵,就跑了过来。

“怎么了这是?刚才听人说有卡车撞人了,没出事吧?小敬呢?他不是每天早上都去买包子吗?” 老王一边问,一边往巷子里扫,看见地上的罗盘,脸色突然变了 —— 他见过张小敬擦这罗盘,知道是那孩子的宝贝,怎么会掉在这里?

女人把刚才的事跟老王说了一遍,又把黄纸递给他。老王接过黄纸,看着上面的符号,眉头皱成了疙瘩:“这啥玩意儿?跟天书似的。小敬呢?你们说他不见了?”

司机指了指墙角:“就从这儿没的,那阵光过了之后,人就没影了。这罗盘是他的不?”

老王蹲下来,小心翼翼地碰了碰罗盘。指尖刚碰到青铜表面,就觉得一股暖意传过来,不是夏天的热,是像揣着暖炉似的,温温的,顺着指尖往胳膊上爬。他心里一惊,赶紧把罗盘拿起来,翻过来一看,盘底那个歪歪扭扭的 “敬” 字还在,只是旁边多了道细细的裂痕,裂痕里隐约有淡青色的光在闪,像藏了条小虫子。

“是他的。” 老王的声音有点发颤,“这是他爸妈留下的,宝贝得很,从不离身。怎么会掉在这儿?” 他抬头看了看巷口的 “敬古斋”,门还锁着,木招牌上的铜铃被风吹得晃了晃,没出声,“我去他店里看看。”

老王抱着罗盘,快步走到 “敬古斋” 门口,从门框上摸出备用钥匙 —— 张小敬怕自己忘带钥匙,给了他一把。钥匙***锁孔,转了两圈,“咔嗒” 一声开了门。

店里一股淡淡的霉味,混着老木头的味道。柜台还是老样子,青花瓷瓶摆在左边,旧铜镜放在右边,木盒还敞着,里面空的 —— 显然张小敬是带着罗盘出门的。老王走到柜台后面,想把罗盘放回去,却看见抽屉没关严,露出半本笔记本。

他把罗盘放在柜台上,伸手把笔记本抽出来。封面是牛皮的,磨得发亮,是张小敬上大学时用的。翻开第一页,上面是张小敬的字,歪歪扭扭的,写着 “爸妈的线索”。里面记的全是这些年他找父母的痕迹:某年某月在哪个城市听说过类似罗盘的物件,某年某月遇到个老人说见过 “会发光的铜盘”,最后一页写着上个月的日期,只有一行字:“巷口来了个老人,问罗盘卖不卖,他手腕上有块黑绳玉牌。”

老王的心沉了下去。他知道张小敬找父母找了二十年,平时看着闷不吭声,心里比谁都急。现在人不见了,只留下罗盘和这本笔记,还有巷口那阵奇怪的光,到底是怎么回事?

“王伯!”

外面传来小男孩的叫声。老王把笔记本合上,揣进兜里,走出门。小男孩举着手腕上的狼头玉佩,跑到他面前:“王伯,你看!它又亮了!”

老王低头一看,小男孩手腕上的玉佩果然在发光,淡淡的白光,和刚才罗盘的青光不一样,却像是在呼应什么 —— 玉佩的光指向他手里的罗盘,而罗盘上的二十八宿纹路,竟也跟着泛起了微光,和玉佩的光连成了一条细细的线,穿过巷口的雾气,指向南方。

“这…… 这是咋回事?” 女人也看呆了,拉着儿子的手,“娃,把玉佩摘下来。”

小男孩刚想摘,玉佩的光突然暗了下去,罗盘的光也跟着灭了,只剩下那块黄纸还摊在柜台上,上面的朱砂符号,像是比刚才更红了点。

老王把罗盘抱在怀里,又把黄纸叠好放进兜里,看着巷口的雾气,突然觉得心里发慌。他活了五十多年,在这条老巷里住了一辈子,从没见过这么邪门的事 —— 会发光的罗盘,会发热的玉佩,还有突然消失的邻居,那个神秘的老者……

他低头看了看怀里的罗盘,盘底的裂痕还在,淡青色的光像呼吸似的,轻轻闪着。刚才碰到罗盘时的暖意还在指尖,像是有什么东西在里面醒了过来,正隔着青铜,悄悄看着这个世界。

“小敬,你到底去哪了?” 老王喃喃自语,声音被巷子里的雾气裹住,散得很远。

远处的云层里,一道淡青色的光一闪而过,没人看见。巷口的青石板上,还留着几滴没干的血,被风吹着,慢慢渗进石板的缝隙里,像是在为某个遥远的世界,埋下一颗看不见的种子。

老王抱着罗盘,转身回了 “敬古斋”。他把罗盘放进那个敞着的木盒里,又把笔记本放在旁边,想了想,从抽屉里拿出块红布,盖在了木盒上 —— 他总觉得,这块罗盘里藏着什么秘密,不能随便让人看见。

红布下面,罗盘的淡青色光又亮了一下,这次,盘面上的 “角宿” 纹路,清晰地浮现了出来,像一颗正在苏醒的星。

全文阅读>>
  1. 上一章
  2. 目录
  3.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