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涟漪不想待在这个鬼地方,既然能穿越过来,就一定能穿越回去!何况她在现代只是完成了一场大手术,并没死。
正思考时,房门口进来一名老妇人。
老妇***概六十左右,身材中等,端庄的面容上,眼神凶狠,让其身上生生多了戾气。
“奴婢见过王妃。”说是请安,但那语调没有丝毫尊敬。
沈涟漪抬眼,见到眼神阴鸷的老妪,大概猜到了对方身份。
“老奴姓周,是老太后的贴身女官,在宫里时便伺候***。之前凌王府没女主人,老奴便与管家一同暂管王府事务,王妃可以称老奴为周嬷嬷。”
沈涟漪冷静下来,微微挑眉,她倒要看看,这些古代刁奴能玩出什么花样。
周嬷嬷脸上满是鄙夷和讥讽,“既然完成了大婚,就请王妃移步到您的院子吧。”
沈涟漪垂下眸,思考片刻,而后起身道,“那就劳烦周嬷嬷了。”
下人们交换了下眼神,也都是嘲笑看好戏的神色。
——沈涟漪会甘愿被欺负?
自然不!
从前她不是好惹的主,现在依旧不是。
如果她有原主的记忆,此时定让这群女人好看。但无奈,她没有一丝记忆。
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,在掌握不到任何信息之前,她不想暴露自己。
随后,在丫鬟们的簇拥下,一行人出了豪华的院落,左拐右拐,到了王府角落一处偏僻简陋的小院子。
院门外挂着一个牌匾:闲云居。
沈涟漪看了一眼牌匾便收回视线,知道这闲云居名字虽好听,功能应该与皇宫里的冷宫差不多。
好在,麻雀虽小五脏俱全,小院子干净整洁,功能性也齐全,甚至还有一个小小的厨房。
进了屋子,周嬷嬷便冷冷道,“老奴听说王妃是私生女,从前住在乡下,想来应是喜欢清静,所以特意找了这么个清静之所,还望王妃喜欢。”
沈涟漪回答,“周嬷嬷费心了,这里确实清静。”
周嬷嬷一愣,更为刻薄道,“王妃从前在乡下,怕是也没丫鬟吧?老奴想着,给您贸然留丫鬟,只怕您不习惯,所以就不留丫鬟了。”说着,唇角阴险地勾了一下。
沈涟漪,“周嬷嬷说得对,不留丫鬟我还自在一些,多谢周嬷嬷。”
“……”周嬷嬷。
“……”众人。
周嬷嬷脸色难看,“呵,真没看出来,王妃不简单。”
沈涟漪,“周嬷嬷言重了,人吃五谷杂粮,谁敢说自己简单?何况简单的人,命都不长,不是吗?”
周嬷嬷意味深长道,“是么?老奴却认为,简简单单命才长。”
“从皇宫到王府,没想到周嬷嬷还能保留天真的初心,也是不错。”沈涟漪语调悠闲。
周嬷嬷没想到对方竟敢顶嘴,“你……你知道我是谁吗?”
沈涟漪,“我当然知晓周嬷嬷的身份,您伺候着***长大,虽为仆、实为主,在王府中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,比我这个挂名王妃地位高了不知多少,但我这人比较古怪,您若是敬我,我便敬您,哪怕我们地位悬殊。但反过来,您若是不敬我,哪怕您是天王老子,也休想得到我沈涟漪的尊敬。”
众人倒吸一口冷气——这王妃是要和周嬷嬷宣战了吗?便是***,都要敬周嬷嬷三分!
周嬷嬷气得脸白,指着沈涟漪鼻尖,“好,好你个……呵,咱们走着瞧。”说着,转身就走。
众下人不敢怠慢,急忙跟着周嬷嬷离开,临离开还纷纷瞪了沈涟漪许多眼。
很快,刚刚还人满为患的小院子,一下子没了人。
沈涟漪没心思查看住所,而是躺在床上平缓心情,顺便努力搜索本尊是否留下记忆。
为什么这幅身体叫沈涟漪?为什么那***和她梦中人这般相像?
……
却不知道是因为刚穿越时空,还是因为太过疲惫,沈涟漪竟不知不觉“睡”了去。
她进入了一个诡异之地。
确切地说,是个空间。
穿越,梦中人,如今又来了个空间!?
沈涟漪深吸一口气,平稳情绪,却见面前有几排书架,但书架上有几本书。
她抽出其中最厚也最破旧的一本,也是前人翻阅最多、最重要的一本,却见书封上写了四个大字——《脉络心经》。
抱着怀疑的心情,沈涟漪开始翻看起来。
不看不知道,一看吓一跳,书上写的是,人体经脉之外,还有许多微脉络,微脉络之小,普通人看不见,只有有修为之人才能将真气集中在双眼,看见微脉络。
而人体病症,都能通过微脉络治疗。
沈涟漪双眉紧皱,只觉书上内容不靠谱——人体确实由无数细胞组成,除最大的卵细胞外,所有细胞都无法被肉眼所看见,与微脉络有异曲同工之处,然而要在微脉络上治疗?也就是说,直接在细胞上治疗?
还有,修为是什么?真气是什么?真气集中在眼睛上就能看见微脉络?
天方夜谭!
***!
嘀嗒,嘀嗒。
一阵滴水声引起沈涟漪的注意,她顺着水声找过去,在角落里发现了一根从“墙”上探出的竹管,竹管正在滴水,刚刚那嘀嗒声正是竹管滴水的声音。
竹管下面有一只银质小杯子。
小杯子雕工精美,隐约能看出杯子上面刻着珍奇异兽。
鬼使神差,她端起杯子喝了杯中水。
一杯水喝了下去,清冽甘甜、滋润喉咙,也让沈涟漪烦躁的心情平复了许多。
因为没了烦躁,沈涟漪便可以静下心来分析。
她重新走到书架前,翻阅其他几本书。
时空穿越,空间,这些东西是她从前绝不相信的!却没想到竟真有了!那么时空穿越和这个空间有什么关系吗?能不能在空间里找到时空穿越的线索?
正在这时,沈涟漪翻阅一本书时,有一个东西掉了下来。
她捡起,却发现是一只压扁了个锦囊。
再看刚刚夹着锦囊的书页,上面写着——遇难解之题,拆此锦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