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APP,全本阅读

打开
A+ A-
A+ A-

长公主心中瞬息间便坚定了主意。

自此,她决定按兵不动,静若处子,只待李承运归来。

行止之间,若无差错,便无人能寻隙指责于她。

待到李承运重返之时,属于她的一切自当归位,这段时日所失之利,亦可悉数弥补。

否则,一旦风云突变,纵有千般筹谋,万般努力,也不过是镜花水月,触之即碎。

念及此,长公主不禁轻叹一声。

李承运竟就这样离去,留她孤身一人,独守空闺。

自与李承运共历欢愉,她心中某些隐秘的期盼已被悄然唤醒,如今却只能待他归来,方能得以纾解。

否则,难道真要她……用手自解相思之苦吗?

……皇宫深处。

二皇子所居的宫殿,幽静而庄严。

自李承运被封为燕王之后,李承泽便再未踏出皇宫一步,亦未曾临朝听政。

李承运主动请缨,欲赴边关征战之事,他也是在朝会结束后才得闻。

彼时,他心中满是不解与疑惑。

大哥前往边关,实乃庆帝所迫,流放之意昭然,大哥不得不从。

但这位六弟,竟主动请行,实在令人意外。

他竟愿就此远离权力中心,难道不惧归来之时,已无法再涉足其中吗?

况且,离京之后,朝廷诸多大事,他将无法及时知晓,更无法应对。

对于有志于权力之人,此等情形,实难接受。

李承运对自己,竟有如此信心?

抑或,他觉得自己身边有大宗师相护,便无所畏惧?

李承泽初时并未想通其中关节,但这几日,他渐渐明白了其中的缘由。

李承运主动撤离权力之巅,实则亦是远离那风暴之眼。

他所行之事,犹如投石激浪,必将引发一连串惊涛骇浪,届时,所有波澜都将汇聚于朝廷,汹涌澎湃,一发不可收拾。

至于那位高坐龙椅之上的父皇,究竟会如何应对,无人能够揣测其心意。

然而,有一点却可断定,那位父皇定会重新洗牌朝廷权力,力图构建一个全新的平衡格局。

而在这个新的平衡之中,李承运的存在,无疑是一个必须考量的重要因素。

李承运选择此时离开京都,实乃以退为进之策。

如此一来,庆帝便无法直接对其施以打击,只能间接削弱其势力。

而李承运则能置身事外,冷眼旁观,待时机成熟,再从容做出选择。

况且,前往边关亦非全然无益之举。

他既可借此机会尝试掌控兵权,又可奋力作战,击退敌寇,立下赫赫战功。

战功,乃是最为实在、最为耀眼的功勋。

此等功劳,朝廷必当重重封赏,以昭天下。

若李承运能立下战功,其声望与民心,必将如日中天。

想通这些关节后,李承泽对这位六弟,既钦佩又警惕。

他衷心希望李承运能够建功立业,因为那意味着庆国历经大战,国威彰显。

同时,他也期盼李承运能够平安归来,不愿再失去一位手足。

然而,在这重重思绪之下,他心中还有更为复杂的情感纠葛。

若李承运真的立下赫赫战功,平安归来,那太子之位,他定将无可争议。

而自己,则将永远失去问鼎太子之位的可能,未来只能做一个闲散的亲王。

在这种情况下,他理应希望李承运就此战死。

那么太子之位对李承泽将稳如泰山,无人能与他争锋。

然而,对于李承运,他实在难以生出这样的念头。

毕竟,当初在京都之外,李承乾对他们动手时,李承运明明可以选择不救他,让李承乾直接将他扼杀。

但李承运并未如此做,这份恩情,他始终铭记于心。

或者当时趁乱,李承运完全有机会将他一举除去。

那样,世间无人能指责李承运半分。

所有的罪责,都可推至那已故的李承乾身上。

然而,李承运并未选择那条路。

李承泽心中疑惑,不知李承运是顾念兄弟之情,还是觉得他并无威胁。

但无论如何,这份情谊,他必须承认。

……陈园之中。

陈萍萍正斜卧于园中,聆听台上琴师的演奏,沉浸其中,尽享其乐。

就在这时,有消息传来。

李承运告知他,自己即将离去。

一时间,陈萍萍意兴阑珊,连平日里最喜爱的琴声也变得索然无味。

他挥手示意众人散去。

随后,他继续躺着,心中开始思索接下来将要面对的一切。

陈萍萍心中明了,李承运一旦离去,京都之中届时,便需各凭手段,一较高下了。

当然,最为关键的,还是庆帝的态度。

没有了李承乾,庆帝在朝廷之中便再无需要顾忌之人或势力。

李承乾之死,已在朝中留下了一片权力真空。

庆帝需将这片真空填平,处置一部分人,再注入新鲜且合适的血液。

此间,必将有无数人丧命,亦将有无数人一步登天。

对于这一切,陈萍萍倒是无需过于挂怀。

无论局势如何变迁,庆帝对他,必定是手下留情。

然而,他亦不敢有丝毫懈怠。

世事无常,万事皆有可能。

因此,他与长公主的想法不谋而合,皆是选择暂时蛰伏,静待李承运归来之日。

正值此时,他亦可借此良机,深入探查当年慧贵嫔之死的***。

虽说他与李承运心中皆有所猜测,然而猜测终不能替代***。

唯有寻得确凿证据,方能堵住悠悠众口,使自身立于正义之地。

此乃他与李承运之间的约定。

陈萍萍必当竭尽全力以赴,如此,他的大计便离成功不远矣。

……范府之内。

范闲与范建、柳姨娘、范思辙、范若若围坐一堂。

范建刚收到李承运即将离去的消息,心中稍感宽慰。

突然之间,范闲起身,跪于范建身前,言辞恳切:“父亲大人,孩儿欲随燕王一同前往边境,望父亲大人恩准。”

范建闻言,不由一愣,惊讶之情直接显于脸上。

随后,其脸色骤变,厉声道:“不行!

边关险恶,我岂能让你涉险?

我绝不允许你去!”

范闲早有预料,父亲会有如此反应。

于是,他再次深深叩首,言辞坚定:“父亲大人,我并非一时冲动,此言实乃深思熟虑之后所发。”

“我前往边境,实则远胜于留在京都!

其中缘由,容我细细道来。”

“哦?”

范建闻言,眉头微挑,露出疑惑之色。

全文阅读>>
  1. 上一章
  2. 目录
  3. 下一章